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中国人的信仰昭如日月--信仰论之二

中国人有无信仰?这是长期以来,中外经常提起的话题,特别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国内的热门话题之一。我们认为,中国人的信仰,昭如日月,明确而长久,不容置疑!

一.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包括台湾海峡两岸四地的成年中国人和世界各地成年的华侨华人,无论其地域、民族、境遇、贫富、受教育程度有何不同,都有着共同的信仰。这就是:崇拜祖先,敬畏天地,厚望未来。

1,崇拜祖先。祖先崇拜是中国人信仰的基础。祖先崇拜,就是中国人相信祖先的灵魂不灭,且有荫庇子孙、赐福后代的神奇超凡威力而加以崇拜。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有先人亡故葬礼、春节拜祖、清明扫墓、冬至祭祖,修家谱、建宗祠,孝敬父母、缅怀祖宗等。

中国的56个民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处于哪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祖先崇拜的风俗。祖先崇拜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性,如氏族祖先崇拜、家庭祖先崇拜、家族祖先崇拜、民族祖先崇拜。例如,各家在堂屋香案上供奉“祖先之神位”的牌位,过年及节日烧香祭拜,在祖坟祭拜先人都是家庭祖先崇拜;在宗祠、家庙祭祀属于家族崇拜;每年清明节海内外华人在陕西省黄陵县(原中部县)举行黄帝祭祀大典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祖先崇拜。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经历了蛮荒蒙昧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女性崇拜,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尤其是进入夏、商、周早期的建立在父系血缘之上的宗法制度后,就进入了男性祖先崇拜的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的伟大飞跃。

2,敬畏天地。敬畏天地就是中国人把天地看成神明,以崇仰和敬畏之心,对其进行供奉和祭拜。中国人称天神为“皇天上帝”,称地神为“后土地袛”,故其合称“皇天后土”为对天地之神的尊称。“皇”和“后”都是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的本意是大、美,后来用于形容圣君的道德高尚和智慧深远,并以“皇”指代君王。“后”的本意就是统治者,多出现于母系氏族时代,代表人物多为女性;父系时代以后,“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配偶的专称。

中国人的“天”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自然的天,即人们所见之苍天;另一是指看不见的居于苍天之上的神,是化生万物的源泉和力量。中国自夏代就开始了对天的崇拜。那时君王称为“天子”,即皇天的儿子,因而祭祀天是君王的专权。后来祭拜天地都成了历代帝王的专权。到了明代还分别在北京城的南、北方建立了天坛和地坛,由皇帝亲自于春节和冬至在天坛祭拜天神、于夏至在地坛祭拜地神。而普通百姓对天地的祭拜以家庭祭拜为主,在堂屋的香案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和“土地之神位”的牌位,年节祭拜。同时对天神派到各家的灶神和门神也要烧香祭拜,在灶神的香炉洞两边贴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在门神香炉洞两边贴对联“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另外,还在田间、路边广建土地庙,供奉土地公夫妇,并于二月二和八月十五拜祭。

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可以从婚礼中体现,新婚夫妇首先是“一拜天地”,再是“二拜高堂”。另外,对天地的敬畏,还可以从丰富的词语中得到体现。如天理昭昭,天道酬勤,天理难容,天从人愿,天网恢恢,天经地义,天公地道,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地利人和,人杰地灵等等。

3,厚望未来。厚望未来,就是中国人对自己、家庭、家族以至国家的未来目标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愿景,并坚韧地为之奋斗着。这主要体现在祈福文化和望子成长的两个方面。

祈福就是祈求神明和先祖降福或保佑。祈福是中国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盼,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心理寄托。中国的祈福文化分为民俗祈福、佛教祈福和道教祈福三个系列,其中民俗祈福最为久远和普遍。中国民俗祈福的种类非常繁多:一是节庆祈福,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以祈福活动为主,其中以春节最为全面和隆重;二是婚姻、生育、祝寿、建房、迁徙、春种、秋收等各种民俗中的祈福;三是用祥瑞的器皿、玉器、图案、纹饰祈福;四是利用口彩祈福,口彩即吉祥语,就是在喜庆场面、不吉利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生意场上,用直接吉语或谐音表示对人吉祥、幸福、平安、健康、长寿、快乐、发财等美好的祝愿。如开门见喜,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财源滚滚等等。

望子成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只是由于贫富、境况的不同,人们望子成长大体分为望子成人、望子成才、望子成龙三个类型。但是无论哪种类型,都是中国人最大的人生、生活的动力,都是中国人对未来最执着的美好追求。古代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201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在中国人的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发展期望”位于第一位。这说明,“将子女看成自我乃至家族的延伸、扩展”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仍然非常强大。

中国人的信仰属于有神论且非宗教的信仰类型。
二.中国人信仰的内容是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中国人的信仰具有完备性、稳定性和兼容性三个特点。
        其一,完备性。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崇拜祖先是基础,敬畏天地是依靠,厚望未来是动力。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的整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在我国经济和教育落后时期,父母几乎成了孩子的终生老师。因此,孩子对父母的崇拜、敬畏成为必然。到了成年以后,“养儿方知父母恩”,对父母又增一层感恩之情。世代承袭下去,自然形成了祖先崇拜。然而,人们又觉得天地是人类的父母,给了人间的一切,从而赐福和护佑了祖先,再加上天地神秘莫测、变化无穷,因而敬畏、依赖和感恩天地也成了中国人的自然。然而,中国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祭拜与宗教不同:如道教徒祭拜修炼,是为了自己得道成仙;基督教徒祭拜上帝是为了忏悔自己的原罪,而求以后进入天国;佛教徒祭拜佛祖是为了渡过苦海,最近入极乐世界;中国人祭拜天地神明,既是为了敬祖,也是由于为己祈福,更是为了祈求保佑、赐福后代。而后代功成名就也是为了“光宗耀祖”。从而,在天地和祖先的双重护佑下,家族兴旺,家庭幸福,永续不断。
        其二,稳定性。中国人的信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至少在夏商时期就已基本形成,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渐渐中断,而九十年代后又逐步复苏了。我国农村,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各家堂屋的香案上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祖先之神位”和“土地之神位”三个牌位,且分列于中、左、右三个位置。中间的“天地君亲师”集中了中国人信仰的全部内容:“君”原指国君、帝王,1911年推翻帝制后代表国家;“亲”表示逝去的先人;在中国是家、国一体的,由夫妇子女等亲属结合成家庭,由具有共同祖先、血缘,或姻亲或养育关系的家庭形成家族,由同宗同姓的家族结成宗族,由所有各姓宗族形成民族,由所有民族组成国家。所以,“君亲”代表了祖先、国家。“师”一是指万世师表的圣人,另一是指教师,他们是世人的楷模、培育子女的希望,供奉“师”表达了中国人厚望未来的信仰。祖先牌位加重崇拜祖先的分量,土地牌位彰显对土地的倚重。中国人的居家供奉既说明对信仰的高度重视,又说明对信仰的忠实稳定。另外,从CCTV4播放的纪录片《百山百川行》中看出千百年前为逃避战乱或仇家追杀,逃亡大山深处的苗、土家等少数民族,虽然长期与世隔绝,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祭祀活动都反映出其仍保持原来的信仰。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信仰的稳定性特点。
        其三,兼容性。中国人的信仰是整体的稳定的,但并不保守、凝固,而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兼容包括内部兼容和外部兼容。内部兼容即国内各地域、各民族间在思想观念上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人员上的相互交往、迁徙甚至争斗最后达到和谐相处的融合。外部兼容即广泛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信仰的内涵,使其更加完备和稳定。其中,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吸纳和本土化是最好的例证。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编撰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中国人进行信仰观念吸纳、融合的最好例证。在该书里,天皇玉皇大帝、道教的教主老子(太上老君)、佛祖释迦牟尼同时出现,且互相支持;体现了儒道释三教融合,反映出几百年前中国人就将敬畏的神明扩大到佛祖、道主的范围。兼容性还体现在,中国人不仅有共同的信仰,而且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还可有不同的宗教、政治或人生信仰,他们还能彼此尊重、和谐相处。例如宗教,中国人既有信教的,也有不信教的;信教的人,既有信仰本土道教的,也有信仰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而且既没有不同宗教的冲突,也没有同宗教中不同教派的冲突,更没有信教与不信教的冲突。
三.中国人信仰产生与演进的原因
        信仰,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其产生和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分不开的。中国人信仰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中国得天独厚、特点鲜明的自然地理环境,让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产生敬畏之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大陆,地域辽阔,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国东西横跨60多个经度,南北纵跨近50纬度,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东西跨干、湿多个气候区,全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中国地势由西向东略呈三个阶梯,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各种地形齐备,地貌复杂多变。天气的多变,地形的复杂,让中国的先民产生敬畏和倚重之心,因而对天地的崇拜成为自然。
        2,中国长期农耕为主、游牧为次的农业经济,让古代中国人产生崇拜祖先的必然深情。中国东部雨水丰富,地势大多平坦,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西部雨水稀少,地形多为高原山地,以游牧经济为主。这两种“产食经济”,都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都是以“父传子”的方式进行生产知识技能传授,父母是子女的经济和知识权威,因此子女对父母的尊崇、依赖成为必然。在父母去世后子女也会相信父母的在天之灵仍会保佑自己及后代。如此世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祖先崇拜。
        3,中国几千年宗法制度、君主专制的社会结构,让古代中国人产生重视后代继承的传统。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且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和制度。君主专制是指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这两种制度都非常重视对继承人的培养,从而兴旺家族或延续王朝。久之,便形成了中国人的望子成长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如日月般的明亮和恒久。然而,当年西方侵略者看见中国人不信他们的基督教,就诬称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见其无知和狂妄!时至今日,那班侵略者的承袭者们仍然以自己所信的宗教而自感优越。其实,中国人所确立的信仰,要比西方人确立的基督教信仰要早两千多年,究竟谁是野蛮人不是很清楚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几千年前的先人们所确立的信仰而倍感骄傲和充满自信!                                                                                                                2013年7月
返回列表